鱟是一種海洋底棲性無脊椎動物,屬節肢動物門,肢口綱,劍尾目。鱟的祖先在古生代泥盆紀就已經出現於地球上,其形態至今並無多大的改變,因此有「活化石」之稱。臺灣西部沿海原有許多中國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棲息,但是近年來由於環境污染及棲地破壞日益嚴重,鱟在臺灣本島幾乎已經絕跡,僅剩金門地區尚有稚鱟存在,而稚鱟的資源量在金門地區也有日漸減少的趨勢。金門地區成對的成鱟於4-9月,初一或十五的大潮時,上岸至高潮線附近掘沙產卵,行體外受精。多數雌鱟約產1~3窩卵,但多者可連續產11窩,每窩平均300~500顆卵。胚胎孵化前在卵內會脫殼2次,在自然環境中,中國鱟的受精卵約經5至6週後孵化為一齡稚鱟,之後在高潮線附近的潮間帶生長發育,再脫殼成為二齡幼生(葉1999)。成鱟主要為肉食性,吃食環節、軟體動物等,有時也吃食底藻。而稚鱟直到脫殼為二齡稚鱟後才開始攝取潮間帶二枚貝與多毛類等為食。稚鱟在金門的水頭、後豐港、浯江溪口、慈湖外海、古寧頭、嚨口、雞髻頭都有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