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水頭聚落建築群

內容
水頭聚落又名前水頭、金水,建於1315年(元朝延祐2年)以後,目前的規模是清乾隆以後的發展,其中黃氏於杭州、錦州經商致富,使得聚落經濟力量蓬勃,並修建宗祠、屋舍、書齋等,例如位於中界的「酉堂」為金門唯一略具園池雛形的建築群。

近代以來,由於鴉片戰爭及廈門的開港,使得出洋移民頻繁,其中以印尼華僑最為著稱,透過「信匯局」將資金匯回興建洋樓,並創辦金水小學。水頭也是金門多數單姓聚落中,少數的多姓村。地區範圍共分為頂界、中界、下界、後界等4區,共有4座宗祠,3座屬黃姓、1座為李姓所有,並有金水寺、惠德宮、靈濟宮等3座宮廟;民居建築最為著稱的為清乾隆時期的「十八支樑」(9座二落大厝),以及得月樓洋樓群,兼具閩南傳統聚落以及近代僑匯經濟洋樓之建築文化,展現出內涵豐富的地域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