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戰役史蹟

戰役史蹟

簡介

 

金門國家公園區內戰役史蹟分佈
作為保障台澎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多次的戰火洗禮在這裏留下了不可抹煞的歷史痕跡長期的戰備需要則使得島上各項防禦工事極為堅強,金門因此被打造成一個枕戈待旦的戰地空間,其戰備設施,已成為深具歷史意義的紀念物。

翟山坑道
位於金門西南方,為一A字型戰備水道,總長約357公尺,民國五十二年為因應戰爭所需而開挖,耗時三年才完成,戰時供登陸小艇搶灘運補用,坑內並有停靠碼頭。一進入坑道內即可感受它的震撼力,靠著新架設的欄杆,望著深遂的倒影,是多少人流血流汗才可建造出如此偉大的工程,在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重新整建、清理後,翟山坑道於八十七年七月正式開放,是不可錯過的觀光景點。

八二三戰史館
位於榕園右側,館內陳設有參與八二三戰役時期的各式武器、文物及圖片等,亦有「震撼劇場」可體驗砲戰時金門驚天動地的慘狀及我軍奮勇抵抗的事蹟,館外並陳列曾經參戰之飛機、戰車、榴彈砲兵器等。

毋忘在莒
慢慢爬上太武山上至三分之二處的途中,您就可發現由先總統 蔣公親頒題字的「毋忘在莒」四字的石塊矗立於上,誠然有提高士氣的精神在,勒石下有中興亭,旁有太武亭,再往下走約五分鐘順著兩旁梅樹則可看到海印寺,這裡每年過年時香煙裊裊,進香人潮眾多。

馬山觀測站
位於金門最北端突出部份,與對面角嶼相望,經過馬山播音站後,就進入馬山觀測所地下坑道,內有望遠鏡可供遊客瞭望對岸大陸,天氣良好時,用肉眼即可清楚的看到。

湖井頭戰史館
位於烈嶼西北海岸,民國77年總長郝柏村上將至烈嶼視察時,有鑒於烈嶼為歷經戰役連連的地方,卻沒有一座史蹟館,於是囑咐當時的宋恩臨師長籌備建館,於翌年(民國78年)隨即建築完成,並敦請當時的參謀總長郝柏村將軍剪彩開幕。民國94年12月間,自金防部手中接管湖井頭戰史館,並開放參訪。於96年初進行內部展示裝修工程,並於該年10月18日重新開幕。展示結合現代科技手法展現新風貌,展示內容包括資訊服務站、烈嶼師旅之戰績、鐵漢雄姿、駐守金門的日子、阿兵哥的故事一傾聽他們的聲音、瞭望體驗區等單元。對於舊館展示資料處理為將圖片掃瞄成電子檔,除達到保存相關戰役史料功能外,並建置於電腦資料庫供遊客查詢閱覽。瞭望區更新的三具望遠鏡,讓遊客看看今昔金廈兩岸紛擾競合的時代變化,提供不同遊憩體驗。

九宮(四維)坑道
九宮坑道又稱四維坑道,位於烈嶼東南方羅厝與九宮之間,民國五十二年開挖作為人員、物資運補用,民國87年移撥金門國家公園規劃整理,於90年12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館內圖文展示金門與大陸廈門相對位置、小金門賞景據點、道路動線、豐富地質景觀及坑道介紹,內容簡單扼要,使遊客能對烈嶼地區有一全面性的了解。

將軍堡
將軍堡為民國47年10月21日,蔣經國先生偕同王昇、柯遠芬二將軍自水頭乘成功艇抵烈嶼慰勉守軍,轉達先總統 蔣公指示,在砲火聲中與第九師師長郝柏村少將會商軍機的處所,並召開作戰會議,八二三砲戰期間為國軍重要的碉堡,金防部於民國69年整修後,定名為「將軍堡」。 整座碉堡臨海興建,成L型,下層共有二十四個射口,北向可監控金門港灣,南向則可監控金烈水道海域動向。碉堡上層則視野遼闊,可協助防禦大金門西海岸之海防。本據點撤防後,由金防部於民國92年2月移撥給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隨後依原貌修復,重現當時駐防設施。

烈嶼L-36據點
L-36據點,位於位於烈嶼車轍道5.5公里處,地形上位處紅山凹陷之處,因此俗稱「紅土溝」,雨水在此匯集入海。軍管時期,戰情研判該沙灘是敵軍可行非正規登陸之黃色海灘,為避免敵人趁潮汐進犯,在此設置一排 據點。據點內有官兵寢室及彈藥庫,以設置輕武器機槍為主。據點內,依控灘制海需求,分別設置步、機槍射口十個。建築上方有 一瞭望台及多處臨時射口。

烈嶼L-26據點
L-26據點位於烈嶼車轍道7.6km處,與烈嶼西側之西湖緊鄰,早期也是蚵哨之一。兩岸烽火時期,國軍為免敵軍趁夜間退潮之際登陸雙口海灘,於此區加強沿海軍事構工,以肩負監控烈廈水道活動之重責,確保國人日夜無憂。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接收軍方移撥後,整修硬體、擴充各式輕重機槍、戰防砲等解說資源,並加入南投草屯石黃興先生當年戍守L-26據點及懷念據點弟兄情誼的心情故事,於101年重新整修後,於102年春節期間正式開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