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金門海域中華白海豚生態調查(三)

年度
2011
類別
動物類
受託單位
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
辦理性質
委託研究
一、研究緣起
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多見於沿岸水深二十公尺以內的水域,因棲地鄰近人類開發區域,易受到直接或間接的人為活動衝擊,其保育重要性已受到國際上的注意,香港與中國大陸,近十年來紛紛設立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大陸更選擇在鄰近金門的廈門水域設立一國家級保護區。然而金門族群過去卻缺乏系統性的科學研究,亟待建立其基本生態資料,以供未來保育措施之擬定。本計畫以三年期間分區完成金門島附近海域的鯨豚資源調查。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本水域有系統的海上調查始於2009年,以穿越線模式在大金門島四周海域分為五個區塊進行調查。前兩年完成了大金門島西側與北側共25趟調查,今年
再進行14趟調查,主要是以南側及東側的海域為調查範圍。當發現中華白海豚時,我們對其進行拍照、攝影與記錄其相關資料,所收得的個體資料在後續透過照片進行個體辨識分析(Photo-identification),另用MARK 軟體POPANJolly-Seber 模型估算中華白海豚在金門調查範圍的族群量,並以half-weightassociation index(HWI)來計算不同個體間的彼此關係強度。

三、重要發現
今年執行南側及東側的海域調查10趟期間沒有任何中華白海豚的目擊,因此將剩餘四趟改成調查大金門島北側海域,其中三趟目擊中華白海豚共7群次(有效目擊4群次)。整合三年的39趟海上調查結果共有18群次的中華白海豚紀錄,均發現於大金門島北側附近海域,而3群次的江豚卻都出現在大金門島的南側水深較深的海域;兩種海豚似乎有棲地隔離的現象。藉由照相辨識法,總共辨認出37隻中華白海豚個體,29隻非嬰幼個體,8隻嬰幼個體是以其母豚來辨識,金門的族群年齡結構以青少年為主(佔59%),老年期特別少(3%),三年內也目擊許多幼年個體(8隻,22%),整體上族群間個體的關係並不緊密。以POPANJolly-Seber 模型估算金門海域的中華白海豚族群大小為36±5隻。透過照片比對顯示金門的中華白海豚族群與廈門的中華白海豚有族群間的交流,但與台灣的族群個體尚未發現有相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