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金門地區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生態調查

年度
2011
類別
動物類
受託單位
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
辦理性質
委託辦理
金門地區的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數量近年持續增加,雖是野生動物保育法下的保育類鳥種,可能已對金門其他洞巢鳥造成衝擊,部分農民也認為八哥會吃農作物,造成收成上的損失。因此本計畫的重點包括八哥的生態特性、棲地利用與繁殖習性,對其他金門洞巢鳥繁殖的影響,及對農作物的利用狀況等角度。計畫進行方法為在金門島上設調查穿越線,依據航空照片計算沿線各地之棲地組成,每月沿穿越線記錄各地八哥數量,尋找八哥聚集過夜的夜棲點,每月計算黎明前後離開各夜棲點隻八哥隻數,捕捉八哥進行繫放及性別鑑定,觀察覓食行為與繁殖行為,尋找巢區與巢洞,追蹤各巢繁殖狀況,估算成鳥亞成鳥比例,調查高粱田中的害蟲數量及收割後田地表土中的昆蟲量。此外亦訪問農民或居民,收集蔬菜班與雜糧班班長對八哥的看法等。

調查發現八哥會在樹林中夜棲,但是日間活動卻會避開森林多的環境,而偏好農田或旱田。今年一至十二月穿越線調查可見各月數量變化與2010 年的類似,繁殖季數量較少但八月後數量增加,此應與繁殖季親鳥留在洞中孵卵及繁殖季後有眾多亞成鳥出現有關。夜棲點調查的結果顯示金門島上秋天至少有2 萬餘隻八哥。捕捉繫放與性別鑑定的結果,顯示八哥雌鳥與雄鳥外型並無明顯差異。但是在成鳥秋天換羽之前,可以依據是否有喙羽分辨成鳥與亞成鳥。
八哥的巢區散布全島,所利用的巢位包括天然與人工洞穴。計畫期間並未見翠鳥科鳥種出現在八哥巢區或巢洞附近,早年會利用土堤繁殖的幾種翠鳥應該已完全放棄與八哥競爭。少數八哥巢洞位於栗喉蜂虎巢區,顯然是把既有的蜂虎巢洞挖大後使用,由於數量不多,此舉對蜂虎繁殖的影響應不很大。今年繁殖季調查人員共找到63個確定有產卵或孵出幼鳥的巢洞,這些巢洞除少數為零散分布外,多聚集在合適的土堤或石堤上。由於資料不足本計畫無法判斷今年各巢的離巢率,但穿越線調查所得成鳥與亞成鳥比例,顯示金門八哥秋天的成鳥亞成鳥比例接近2:3,繁殖成功率相當高。

農地調查顯示,八哥在高粱穗上應該主要是取食蛾、蝶的幼蟲,取食穀粒的程度遠低於珠頸斑鳩。追隨在耕耘機左近覓食的八哥獲得食物的效率明顯較高,剛耕耘過的田地中所含的無脊椎動物量遠高於已經翻耕或已經在陽光下曝曬過一些時日的田地。
訪問農民時發現,雖然少數農民認為八哥導致農作物相當程度的損失,蔬菜班與雜糧班的班長多認為八哥導致的損失不高。

導致八哥數量近年大量增加的理由,可能包括捕捉壓力大幅降低,以及酒糟提供了重要的食物資源,提高了八哥存活率。目前無法判斷金門的八哥是否有部分來自島外,若將來能進一步獲得八哥死亡率資料,或可以利用族群成長模式,分析金門八哥族群變動受到個體由外地移入的影響程度。
本計畫收集了有關八哥生物學、棲地利用、及與農地關係的基礎資料,雖然尚不足以回答有關八哥的所有問題,應已顯示八哥對農業的傷害不足以將之視為害鳥,而其大量取食高粱害蟲,降低了使用農藥的必要性,對農業生產也有另方面的貢獻。建議持續收集有關八哥族群量及繁殖相關的基礎資料,若將來真有必要控制八哥數量時,可以依據研究結果考慮於其繁殖地進行某種程度的干擾,以降低其繁殖成功率。另外建議定期進行八哥夜棲點數量同步調查,及八哥天敵調查,並考慮拍攝八哥在田中覓食狀況宣導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