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金門水鳥遷徙生態調查(3/3)

年度
2014
類別
動物類
受託單位
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
辦理性質
委託研究
一、研究緣起
金門地區的地理位置位於東亞地區鳥類遷徙的途徑上,由於較低的人口與開發密度,因此仍保有豐富的鳥類資源與多樣的棲息環境。水鳥在遷徙途中需要溼地來休息與覓食,金門的慈湖、浦邊、陵水湖等地區的濕地環境提供這些水鳥遷徙途中的休息站。本研究之目的,為收集出現在金門的主要鳥種之生態、行為與遷徙路徑等基礎資料,暸解金門對遷移性水鳥的重要性,以提供擬訂遷徙水鳥級旗重要濕地生境保育策略之參考。本年度工作重點包括進行水鳥族群調查、過境族群與足旗觀察、水鳥繫放與衛星發報器的標放工作。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本年度研究工作包括全年的水鳥調查(包含鳥種與數量、足旗個體觀察記錄及棲地利用)與水鳥繫放等工作。調查時間為大潮期的滿潮前後各4 個小時;水鳥繫放部分包括於傍晚架網,夜間進行繫放。資料整理包括鳥種與數量計算,繫放回收資料與足旗資料的整理與回報。今年度並進行杓鷸屬個體之衛星追蹤。

三、重要成果
經過三年的調查研究,研究團隊透過各濕地的鳥類調查發現,金門地區的浯江溪口、慈湖、后江灣、陵水湖等等濕地都是水鳥的重要覓食棲地,而慈湖、官澳、西園與少數未被淹蓋的潮間沙洲與礁岩則是水鳥在滿潮期間主要的休息地。
其中優勢鳥種包含黑腹濱鷸、東方環頸鴴、鐵嘴鴴、黃足鷸、翻石鷸等。這些濕地同時也是黑鸛、東方白鸛、黑面琵鷺、白琵鷺、唐白鷺、大杓鷸、琵嘴鷸、諾氏青足鷸、黑嘴鷗、燕鴴等保育類鳥種在度冬、過境與繁殖期的棲地,許多鳥種更是連續三年都穩定的出現在這些棲地上,如在慈湖、浯江溪口的琵嘴鷸、諾氏青足鷸、唐白鷺、黑面琵鷺、大杓鷸;后江灣的黑鸛、唐白鷺、大杓鷸;陵水湖的黑面琵鷺、白琵鷺;西園鹽場的燕鴴等等,顯示了這些濕地對水鳥以及保育類鳥種的重要性。
研究團隊更進一步透過水鳥繫放、足旗觀察、衛星追蹤等技術來瞭解這些棲息在金門地區水鳥的遷移路線發現,金門地區的水鳥主要是冬季棲息於澳洲西北部、東南部等地區的水鳥在遷徙季節重要的過境地區,主要鳥種包括翻石鷸、黃足鷸、鐵嘴鴴、紅胸濱鷸、大濱鷸等鳥種,與台灣所觀察結果不同的是,金門同時也有來自東南亞包含印尼一帶遷徙過境的族群,包含大濱鷸與紅胸濱鷸。而衛星追蹤的結果發現,金門地區度冬的大杓鷸與中杓鷸會在四月初與五月初開始往北遷徙,途經大陸沿海經過渤海灣後,再往北至西伯利亞繁殖。
調查期間同時與廈門市濱海濕地與鳥類研究中心、廈門觀鳥會合作進行兩岸水鳥的同步調查,調查結果發現,由於兩岸棲地環境的差異,導致優勢的鳥種並不相同,金門地區優勢鳥種的歧異度較高,而廈門地區主要是集中於黑腹濱鷸一種,隨著廈門沿海地區不斷的開發,調查樣區由原本的6 個樣區減少至3 個,棲地的減少迫使水鳥族群往剩餘的棲息地集中或離開。金廈兩岸未來將持續進行長期的同步調查計畫以瞭解水鳥族群的在金廈兩岸變動與移動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