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金門小型候鳥繫放之研究(1/2)

年度
2023
類別
動物類
受託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
辦理性質
委託研究

  今年1月至12月共在 四個地點 進行了15趟次的繫放作業,共捕獲43種、558隻次鳥。在43種捕獲的鳥種中,有12種為留鳥(其中2種為稀有留鳥)、1種為引進種、5種同時有留鳥和候鳥族群1種為稀有留鳥及過境鳥)、23種為候鳥(其中10種在金門為稀有候鳥或過境鳥),另有白喉林鶲和布氏葦鶯2種金門無紀錄鳥類。
  在繫放個體中,共有9種、 27隻鳥在繫放後有被重複捕獲的紀錄,回收地點都是在原繫放地點。其中有一隻冬候鳥黃尾鴝在 2023年 1月繫放,經過一個繁殖季後,在 12月又回到相同地點度冬被回收,二次捕捉間隔 326天。
  在繫放操作中,發現有些鳥種在外觀上與我們過去在花蓮繫放的同種鳥類有些不同,從繫放數量較多鳥種中,挑選出斯氏繡眼和灰頭鷦鶯,比較金門個體和花蓮個體在形質上的差異。整體而言,二種鳥不論雌、雄鳥都有相似的現象:金門個體的體型普遍大於花蓮地區個體的體型。在斯氏繡眼的形值中,金門個體的體重、跗蹠骨長、最大翼長和尾長都顯著大於花蓮的個體。灰頭鷦鶯也有同樣的現象:不論雌、雄鳥,金門個體的體重和最大翼長都大於花蓮的個體。檢視二地 斯氏繡眼樣本粒線體 DNA的部分 CO1基因序列, 並未發現二地族群有明顯的遺傳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