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12年度南北山潮間帶生物資源調查及長期監測人力培訓計畫

年度
2023
類別
經營管理類
受託單位
社團法人金門縣社區產業創生協會
辦理性質
委託辦理

過去相關研究顯示,南北山潮間帶傳統以石條養殖石蚵的產業,可促進營養鹽流動並豐富當地生態系統,具有不可小覷的生態意義。近年面臨石蚵產業沒落、氣候變遷、周邊海岸工程改變海象等影響當地生態系統。本計畫目標藉由在地居民直接參與長期監測與紀錄,培養維護自然資源的公民意識,並為在地生態環境建立長期監測的基礎資料,以了解環境與生態變化,同時紀錄與傳承在地傳統知識。
  本計畫包含辦理長期監測人力培訓課程、執行為期八個月南北山潮間帶生物資源調查與監測、由參與調查人員實際帶領金門學子辦理中學生環境教育活動,以及辦理成果分享活動,整體活動共計有66位民眾參與。其中,長期監測人力培訓工作坊合計共有337人次、44位民眾參與,期能成為投入金門在地長期監測工作的種子人力。
  統計本計畫自112年2月起至11月止之調查成果,經過物種鑑定總計調查到54科91種物種。其中有36科57種採集自蚵株石,27科47種分布於潮間帶底泥環境(蚵株石與底泥環境部分物種重疊)。數據結果顯示.蚵株石上棲息的物種數較底泥環境多,並且有17種生物僅採集自蚵株石而未棲息於底泥環境(部分標本囿於本計畫預算與時程只能鑑定到屬,因此應該有相似種尚未列入計算)。此外,未經石蚵採集作業的蚵株石,相較於經過採集作業的蚵株石以及同區域的底泥環境而言,經採樣鑑定獲得的物種數較高。在調查中期之後,蚵農開始熟練操作流程,開始自主改進採樣流程增進效率,例如在樣區鄰近區域簡單掘土挖坑以積水,以便就近掏篩底泥,而不用在泥濘中移動。人力可以在1名採集者、1名記錄者、2名篩洗底泥者,達成一次測站的調查,並建議未來增加紀錄者1名及攝影者2名,同時可額外編列紀錄片做相關計畫之推廣。透過由參與計畫之蚵農帶領青年學子辦理公民「蚵」學家體驗營-(中學生環境教育活動),深化計畫參與人員的相關知識與經驗,同時提升金門地區居民與青年學子對於南北山潮間帶與地方文化之認識,增加了親子共學與傳承之機會。本次計畫選擇在地活動中心作為成果分享的場地,分享方式以設計海報展覽為主,並利用標本與採樣工具等物件,於展場布置體驗互動區域,分享本計畫人才培訓課程與生物資源調查初步成果,在展出期間,觀光公車導覽人員也因應本次展期,特別將旅客帶往本展參觀,拉近旅客與當地居民生活之距離,期間亦有在地相關人士來參訪。此外,在開展第一天辦理成果發布會,並於會中表揚頒發結業證書及感謝狀,讓參與民眾提升成就感,期能提升未來居民參與環境監測的意願及工作價值。
  綜上所述,本年度生物資源調查與監測結果顯示,蚵株石上的物種豐富度較潮間帶底質環境高,具體展現出傳統石蚵養殖對於當地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然而,物種與棲地隨著季節、氣候及環境變遷的變化,仍有待長期監測調查提供數據分析,期待本計畫培訓人員未來持續投入及扮演在地環境調查與維護的重要基石。
  關鍵字:金門國家公園、南北山潮間帶、公民科學、生物資源調查、監測人力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