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版選單
search
搜尋
進階搜尋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line
Email
最新消息
新聞
活動
公告
遊憩資訊
認識金門
遊憩據點
主題旅遊
推薦行程
步道系統分級
步道資訊
住宿賣店交通
保育研究
自然生態教室
閩南文化
戰役史蹟
保育成果報告
數位典藏主題網
自然資源知識庫
資源名錄
環境教育
教案課程
與國家公園有約活動
場域認證
解說志工
多媒體專區
出版品目錄
電子書
影音專區
桌布下載
資通訊專區
行政服務
關於本處
便民服務
政府資訊公開
無障礙空間
熱門關鍵字
上方連結
回首頁
網站導覽
處長信箱
常見問答
親子
RSS
教育研究
行政申辦
下方連結
隱私權保護政策
資訊安全政策
網站維護管理規範
著作權聲明
政府資料開放宣告
主題網站
分區查詢
台灣就業通
雙語詞彙
:::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line
Email
教育研究
行政申辦
金門國家公園
金門國家公園
_
上方連結
回首頁
網站導覽
處長信箱
常見問答
親子
RSS
教育研究
行政申辦
translate
字級
小
中
大
語言
繁體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搜尋
search
搜尋
進階搜尋
熱門關鍵字
最新消息
新聞
活動
公告
遊憩資訊
認識金門
遊憩據點
主題旅遊
推薦行程
步道系統分級
步道資訊
住宿賣店交通
保育研究
自然生態教室
閩南文化
戰役史蹟
保育成果報告
數位典藏主題網
自然資源知識庫
資源名錄
環境教育
教案課程
與國家公園有約活動
場域認證
解說志工
多媒體專區
出版品目錄
電子書
影音專區
桌布下載
資通訊專區
行政服務
關於本處
便民服務
政府資訊公開
無障礙空間
:::
首頁
遊憩資訊
主題旅遊
金門太武山十二奇景
金門太武山十二奇景
_
網頁功能
[另開新視窗]列印內容
金門太武山十二奇景
風動石
111-03-11
風動石在今電視塔之前,與眠雲石比鄰互倚,上題「鳴隺」二字,與電視塔的基地之間,原是一道山口,春夏時節,從南方海面飄來的雲在陵上聚集,故有眠雲之稱。當時林木稀少,秋冬季節,來自東北方海面的強風,自山口呼嘯而過,把巨石下方的砂土掏空,「每雲雨驟至,狂風怒號,石為之動,如輕風之拂芳草,曰風動石。」近代 ...更多
偃蓋松
111-03-11
黃琇〈太武山十二奇記〉中對偃蓋松的描寫如下:「(由蘸月池)步曲而前,一松橫密,直累而上絕頂,則卷然下垂,若偃蓋然,號為偃蓋松。」按這段描述研判,其位置約在今太武山海印寺的左側高峰,即雷達站所在附近,枝葉從岩石上向山谷伸展,呈偃臥覆蓋狀。據地方耆老相傳,此松到民國初年還在,約於民國20年代被毀,至 ...更多
一覽亭遺址
111-03-11
一覽亭在倒影塔後側數公尺之山巔巨石上,〈太武山十二奇記〉:「石室之右、高邱之上,有亭翼然;登高而嬉,可上望甚遠,烟市之所聚、碧雲之所棲,一瞬千里,謂一覽亭。」民國47年7月定稿的《新金門志》上記:「現太武山巔已築登山公路,遊客蒞臨,……瞻禮摩崖後,轉至一覽亭,依檻望大陸河山焉。」 可見一覽亭在民 ...更多
千丈壁
111-03-11
千丈壁即今電視塔基地右前的絕壁,以前山上林木稀少,「由石門而出,……從是據險臨深,尋道而往,則左懸石壁,憑虛峭立,四無附麗;望之約千丈許,令人目眩魂搖,阻絕之形於是乎極。」只是近半世紀來,山上林木葱蘢蓊鬱,層層疊疊,峭壁尚在,卻既無臨深的感覺,又乏峭立之險峻,已不復有面臨千丈絕壁的峻險之感了。
石門關(幽奇)
111-03-11
因為時代的不同,石門關有前後兩個不同的地點,前期指的是眠雲石與風動石之間所夾的石門,後期指的是海印寺前的「海山第一」石拱門。 黃琇〈太武山十二奇記〉中記載「兩石對豎,類門然,其旁環以清流,蓋為遷客逸士往來嬉遊之道,由石門而出,屈折西向,岡陵起伏,有步雲梯焉。」兩石對豎即風動石與眠雲石,出了石門折 ...更多
古石室(幽奇)
111-03-11
〈太武山十二奇記〉指出:從香几案旋轉而左,徐行百歩許,「有石萃然起於蒼莽之中,不斲木以為椽,不積土以為垣,石室天成。」民國林乃斌〈太武山十八景分詠.古石室〉︰「六合天然石洞天,巍峨雄踞大山巔。上方更有凌雲塔,影落池塘浸古泉。」由這兩首詩看出,古石室乃是倒影塔基座下的石室,民國58年間,金門社教館 ...更多
玉几案(靈奇)
111-03-11
從海印寺中軸線向前望去,正前方的案山,形如一張長案桌,中段平坦的部分是桌面,二端各隆起一小山峯,如長案桌之兩端,「遠觀近望,如香几之遙臨,曰香几案。天作之勢,非經工庀材所可及也。」此案稱之玉几案,或曰玉几峯、玉几岩、香几案。有這道山崚線作為案山,更突顯海印寺之鍾靈毓秀,故被列為太武山十二奇中的「 ...更多
倒影塔(靈奇)
111-03-11
倒影塔與太武巖寺同於宋末所建,其功能是「夜每放火,舟人遙望以為指迷海道。」當時海水從金沙港進入,經斗門村前,可到太武山腳下,故黃琇〈太武山十二奇記〉說:「塔在太武之中,流形飄影,倒出東海之外,影之所及,游魚屏其跡。」民國26年夏,林乃斌撰〈重建倒影塔碑記〉云「塔在山之巔,並影乃及於海上,或云:『 ...更多
跨鰲石(石奇)
111-03-11
跨鰲石在海印寺左前方廣場往蟹眼泉的左側下方,石上題刻「海印靈光」四字。「海印」為佛教術語,《寶積經》二十五曰:「如大海,一切眾流悉入其中,一切諸法入法印中,亦復如是,故名海印。」傳說中鰲是海裡的大龜或大鱉,後被神格化。跨鰲石之形象,石如鰲狀,鰲跨石上,洪受詩:「跨鰲石兮石跨鰲,登山航海任遊翱;… ...更多
眠雲石(石奇)
111-03-11
眠雲石在今電視塔之前,與風動石為鄰,此地岡陵起伏,有一山口,夏季由金門南方海面飄來的白雲遊臥其上,南風徐俆,雲霧繚繞,故曰眠雲石。以前步行上山時,因高邱之阻,累石為級,高數十丈,因石梯而上,極山之巔,四望如一,如迴出層霄,可以脫埃塵、絕煩囂,迎雲氣而侶風月。清代金門士紳林樹梅詩詠:「仙人抱雲眠, ...更多
蟹眼泉(泉奇)
111-03-11
蟹眼泉原在倒影塔古石室坡道下方,近代因被登山車道隔開,必須行經文康中心前才可到達。「凝雲攢石映流虹,化雨隨風到海東;無數魚龍沾殘潤,偏留蟹眼奪天工。」泉清而甘,煮泉而飲,令人朝往而夕忘歸焉。蟹眼泉之泉水從形似蟹殼的石下冒出不算奇,奇在泉呈泡沫狀汨汨而出,如蟹吐白沫,故名蟹眼。登山車道築成後,泉源 ...更多
蘸月池(泉奇)
111-03-11
蘸月池或稱浸月池,就是海印寺前那口用花崗石疊砌的方形池。洪受在〈詠太武山十二奇〉詩中詠:「山嵐未盡月期初,汲水耀金孰欠餘。意氣相將今夜賞,須彌跳入廣寒居。」黃琇〈太武山十二奇記〉描述它「雨不溢、暵不涸,晦明未定,常有日月照其中;蓋得乎日月之精,而光耀其形。」久旱不涸,久雨不溢,是蘸月池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