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統建築的類型

金門傳統聚落民居的類型大致以合院形式為基礎,依照不同的住宅地點,採取因地制宜的作法,這些不同的類型大致可分為下列幾種:

一、基本形式
  1. 一落二攑頭、一落四攑頭:基本構成是三開間的大落,東西對稱的攑頭與天井空間左右攑頭若各為單間者為二攑或掛兩房,各為雙間者則為四攑或四掛房,其中靠近大落者稱為上攑,近外側者為下攑。
  2. 三蓋廊:以一落四攑頭為基礎,在大門入口之攑頭(下攑)加建圓脊、燕尾或磚坪屋頂,使之成為四合院的格局,稱為三蓋廊。
  3. 二落大厝:在平面格局上,二落大厝與三蓋廊十分接近,均為四合院的形式,不同的是在前落屋頂的處理方式,二落大厝的前落是將攑頭及門廳統合在一個屋頂底,中以廂房連接,使整個建物成為前後兩落的宅院,祖廳置於後落,因此高度上後落會高於前落,且通常為燕尾形式的屋脊,二落間的廂房則多為磚坪。
  4. 三落大厝:在二落大厝的前後再增建一落的形式,稱為三落大厝,三落大厝有兩種不同的作法,一是將祖廳放置在中落,一是將祖廳放置在最後一落,祖廳所在的空間最為神聖,屋頂高度最高,使得兩者側立面的天際線有所不同。
二、衍生形式
  1. 增建單、雙突歸:若是基地面寬較大,允許民宅擴建的可能,則會在二落大厝、三蓋廊的左或右側,加建一列房間使正面成為四開間,加建的房間稱為單突歸,加建兩列成為五開間者,則為雙突歸。
  2. 增建護龍:和突歸相似,若是基地面寬足夠,在基本形式之單側或雙側可加建護龍。護龍和突歸最大的不同在於正面,護龍本身有獨立的正面出入口(突歸僅在側面留設出入口),與大門同向,稱為外門,護龍與原來建物夾著長條形天井,並在子孫巷位置築有過雨廊道連接,俗稱過水,由於護龍多為分家之後的產物,因而護龍內部格局依不同大小,有一廳二房,一廳三房及一廳四房等形式。
  3. 增建迴向(倒座):不論是突歸或護龍,基本上都是在建物側邊增建的作法,「迴向」則是指在二落大厝正向的前方位置增建另一建築群組的形式,迴向與二落大厝之間留有相當大的內埕,在朝向上來說,則是與二落大厝相望,迴向的動線出入有兩種形式,一是在正面仍開設大門,由正面進入,一則不在正面開口,於側面另築門樓,由側面進入。
  4. 在突歸或護龍部分增建「塔樓」:在突歸或護龍部分增建「塔樓」,使之成為二樓式的建物,這種的作法變化多端,以護龍增建塔樓為例,我們便可看見不同的衍生變化:
    (1).在護龍的第一間加建塔樓閣
    (2).在末間加建塔樓
    (3).整個護龍二樓化作法
    在金門以(2)及(3)最為常見。
三、其他
  1. 有部份民居因基地較少或零散不完整,無法以基本形式出現,而自行修建適合基地規模的建築物,可視為特列,通常的作法是非對稱式的方式,另定有一些早期商業繁榮發展出來的市集,則是以店舖住宅的形式出現,不是單一朝向,而是面對面的空間關係,如舊金城。
  • 三落大厝
    三落大厝
  • 二落大厝
    二落大厝
  • 增建護龍
    增建護龍